手游安装包越来越大,但游戏变好玩了吗?
笔者首次接触手游是在15年前,当时我妈买了一台夏新的翻盖手机。手机内置了三款小游戏,分别是《吃豆人》、《推箱子》、以及《俄罗斯方块》。
因为家里管的严,再加上经济条件不允许,小时候没接触过任天堂的家庭游戏设备。后来十几岁买了红白机,20多岁买了一台任天堂switch,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吃豆人》、《推箱子》和《俄罗斯方块》这三个小游戏开启了我的游戏旅程。继而笔者以此为基点,开始梳理这13年中,手游体积的发展。以及此中的一些反思。
吃豆人
其中一些观点具有主观性,求同存异即可。
Java时代
大概在2010年左右,亲戚送了我一台诺基亚手机,彼时诺基亚还是一线大厂。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属于出类拔萃的存在。当时这台手机上内置了一个Java平台。通过Java平台可以安装应用,比如比较早期版本的QQ啥的。当然,也能安装一些手机游戏。那个时候的流量计费颇高,再加上下载游戏全用流量,因而就格外关注游戏体积。
此时的手游大都在200K左右。最大的也不超过2M,而2M以上的游戏还都是一些“所谓的”大型网游。
当然啦,以现在的眼光看,区区2M只能营造出一个“伪3D”的游戏世界。3D化的人物建模,平面化的场景设计,游戏地图以无数个小格子构建,游戏角色的移动,全靠这些格子路径,实际体验就像是Rpg Maker的路径系统。
由小格子构成的游戏画面
这些如今看来品相一般的手游,在那个时代就是所谓的顶级大作了。更关键的是,10几年前在手机上玩网游,本就是一件颇为奢侈的事。且不论游戏体积,就是那个流量价格,就足够劝退一部分玩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着手写这篇文章时,特意去看以前最喜欢玩的网游还在不在,结果竟有意外发现。这款游戏,在tap上拿了8.5。
果然,情怀无敌。
智能时代
Java手游时代结束后。就是安卓,iOS等智能平台的崛起了。系统的智能化,要求硬件要具备更强的算力。而渐强的硬件性能,又促进了智能平台软件的发展。
笔者拥有的第一台安卓手机,运行内存500M,储存好像是8G。这个配置现在看来,妥妥的“老年机”标配,当然不包括那台金光闪闪的8848。
拿到手机那天,我并没着急下载游戏,而是作死地把它带进了月考考场,我拿搜了第一道数学题,而后再见到手机,已是半年后的学期末。
后面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我抱着西瓜,蹭着邻居小姐姐家的网,下载了人生第一个“大型”手游。之所以说它大,除了角色建模尺度之外,还有那个600M的安装包。
彼时,武侠还是国产游戏的常青树。这款叫做《卧虎藏龙》的手游,刻画了一个较为庞大的江湖世界,并且第一个引入了轻功系统。
卧虎目前在tap的评分
试想一下,十几岁的少年,除了想去银河系大战外星人,就是做个浪迹江湖轻功绝佳的少侠。而我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多年后的一则新闻,大概意思是《卧虎藏龙》是我国第一款反向输出到韩国的手游。
同时代,笔者接触到了Gameloft的手游。玩的第一款G厂大作是《混沌与秩序》,当年此游号称移动版WOW。再后来接触到了G厂的单机手游,比如号称移动版COD的《现代战争》系列,移动版《极品飞车》的《狂野飙车》系列等。
混沌与秩序
当然,讲到Gameloft的时候,我是需要向其道歉的。因为当年版权意识不够,再加上Gameloft的单机手游国内没有购买渠道,就“理所当然”地玩了很多盗版游戏。
谢罪了,谢罪了。
下面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移动平台硬件不断发展,手游增速也在利益的驱使下超越了PC。继而是虚幻4,Unity等主流游戏引擎适配移动端。借助这些开放引擎,厂商开始追求更精致的建模,更具质感的画面,更绚丽的光影特效。与此同时,画面的变革游戏安装包越来越大,如今的手游,没有1.6G以上的安装包,都不好意叫自己大制作。
但是,游戏画面的革新,并不代表游戏可玩性的增加。画面与玩法本应相辅相成,沟通搭建起游戏的核心玩法,但如今大多数手游,只重画面升级,而非玩法迭代。近年来,除了PUBG的大逃杀,DOTA2的工坊地图自走棋之外,就再也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玩法创新。前段时间,甚至因为自走棋的玩法被厂商竞相模仿,引发了一场“玩法是否具有独创性”的讨论。
结语
画面升级终将带来更大的游戏体积,但并意味着着游戏体验的上升。从Java时代的几百k,但现在的几个G,游戏体积的增扩,代表了技术进步。但进步的技术,却并没带来更多体验优秀的手游。
当然,技术无罪,过在人心。
我告诉你msdn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