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梦 点“土”成金 再创包头辉煌
三月的包头,风劲势盛。
3月18日,鸣笛为号,双良三期50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正式开工。两年时间,三期开工,光伏晶硅企业再一次在包头全速奔跑。
“包头抓发展的劲头就像改革开放之初的东南沿海城市一样,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双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缪双大如此评价。
一流的营商环境、配套齐全的上下游产业、充分的资源要素配置保障让企业轻装上阵,光伏晶硅企业不断刷新“当年签约建设、当年投产达效”的“包头速度”。
今年以来,不到3个月,就有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
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产,二期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开工。
弘元能源科技(包头)有限公司10万吨多晶硅一期5万吨和20万吨工业硅项目全部完成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东方日升(包头)硅业有限公司20万吨工业硅项目已完成建设进度48%,预计8月底投产。
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市光伏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达81.7%。
而将时间进一步延伸。几年间,包头光伏制造业实现了从点状分布向集群的转变,通威、大全、新特、双良、协鑫、弘元、东方日升……十几家头部光伏企业在这里集聚。以创新为核心,光伏晶硅企业不断突破行业领先技术水平,产能产值屡创新高,旗帜型产业集群迎风启航。
2022年,包头市光伏产业产值增长3倍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首批光伏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城市,成为全国百强位次提升最快城市。
城市给力,企业发力,四方聚力。“钢城”包头,拥有了钢铁之后第二个千亿产值产业,一场由内而生的成功转型不仅让包头重获新生,也给了我们回到历史最高水平重振雄风的信心。
2023年,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包头多晶硅、单晶硅产能在全国的比重将到40%,新上电池片86GW、组件55GW,产值将再翻一番超2000亿元,2025年将达6000亿元。
打造“世界绿色硅都”,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点“土”成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包头设立“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被作为内蒙古代表团的全团建议提出,让这座城市再一次吸引了各方目光。
而在此之前的2月1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在包头揭牌。
中心、创新、稀土、首家,当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让人们眼前一亮的,不仅是包头的稀土“储量”,还有包头稀土产业研发能力的“升级”。
坐拥世界储量第一的稀土资源,是否能点“土”成金成为实现转型发展,锻造新动能的关键。以企业、科研院所为核心,由创新驱动的发展革命让稀土变“土”为金。
不久前,作为我国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北方稀土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的地方国有企业。
在稀土高新区,集聚企业研发中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企业形成有效发明专利1057项,入库人才达1821人,累计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已由2014年的40%提高到目前的80%。
当前,包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选冶分离基地,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一众创新平台瞄准破解稀土产业创新和转化的相继落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一万一千米深海作业特种电机可应用于任何深海场景;稀土复合阻燃剂替代了价格昂贵的锑系阻燃剂,扩大了轻稀土应用范围;国际最大尺寸钛基复合材料铸锭,实现了在航空航天、高端设备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以创新驱动,把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已成为推动包头稀土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的制胜法宝。
2023年内包头磁材产能占到全国50%以上,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超过80%,产值超800亿元,到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届时不仅将推动价值链向更高攀升,更将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承担维护国家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使命。
这些鼓舞人心的数据、不断聚集的创新要素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包头建设“世界稀土之都”有了强有力支撑。
正如包头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副院长闫宏伟所说,“相信包头一定可以集众智、聚众力,助推中国稀土产业保持更多竞争优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全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和“世界绿色硅都”,春天里的包头,正谱写着追“光”逐梦、点“土”成金的奋进篇章。(记者 康璐)
我告诉你msdn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